|
|
余秋雨 |
|
余秋雨,1963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1967年毕业留校任教。“文革”结束后为该院讲师、教授,并曾任副院长、院长职务。主讲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戏剧理论史等课程,所著《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中国戏剧文化史述》、《艺术创造工程》分获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国家文化部优秀教材一等…… [详细]
|
|
|
|
目前共有18页/175篇文章,当前是第2页 [上一页] [下一页]
阅读不再重要? 余秋雨反对设国家阅读日
|
2007-3-23
|
在今年的“两会”上,不少作家在提案上联合署名提议增设“国家阅读日”。但昨天(22日)学者余秋雨却在其博客上呼吁,“请大家帮帮忙,别增加‘国家阅读日’了。”这一言论随即引发网民热议,有人赞同,有……
|
[点出查看全文]
|
评论(0) | 阅读(4635)
|
余秋雨向王朔“讨恩”引发的思考
|
2007-2-24
|
王朔最近骂了一批名人,余秋雨也位列其中。王朔认为,余秋雨不过是个只会写点游记,一部小说也没写过的“不青春的青春作家”。鉴于此,余秋雨日前在上海大型文化讲坛上亮相时说:“当年王朔能获得上海文学奖,我……
|
[点出查看全文]
|
评论(0) | 阅读(6848)
|
余秋雨请辞“作家”称号
|
2007-1-29
|
昨天余秋雨在其个人博客上刊登了自己接受某杂志采访的全文。在文中,余秋雨强调:“我一再声明,我不是‘作家’。”余秋雨认为,身份其实就是一个“圈套”,承认了身份,也就为“圈套”所束缚,因此他坚决要辞掉……
|
[点出查看全文]
|
评论(0) | 阅读(4688)
|
不惧非议 余秋雨大话中国文化三大“陷阱”
|
2006-11-27
|
“地域文化迷雾、信息迷雾和心理迷雾,是当前中国文化的‘陷阱’。”在日前举行的上海文广传媒集团电视新闻中心嘉宾智库启用暨首届嘉宾论坛上,著名学者余秋雨如是说。 主办方为余秋雨安排的演讲题目是……
|
[点出查看全文]
|
评论(0) | 阅读(4911)
|
秋雨老师的时分与勇气
|
2006-10-9
|
时隔四天之后,上海的秋雨老师,对上海最近的事情发了言,在他的博客上贴出了一篇立场鲜明的文章——《我说的就是这个名字》。 简要地说,就是秋雨老师以大无畏的精神,点了某前领导的名,并且对那些“主……
|
[点出查看全文]
|
评论(0) | 阅读(4987)
|
余秋雨:发展旅游业不能夸大历史文化
|
2006-9-4
|
著名学者余秋雨9月1日在济南举办的首届中国老年旅游高层论坛上批评一些地方在发展旅游业时,把历史文化话题做得太过分。 余秋雨认为,有些地方对发展旅游业有一种误解,总把旅游资源与历史文化紧紧……
|
[点出查看全文]
|
评论(0) | 阅读(4999)
|
第四次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发布 国民最喜爱作家是金庸
|
2006-8-31
|
在30日开幕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结果对外发布,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进行的此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国民对图书价格的承受能力越来越强,而且网络阅读人数在逐步……
|
[点出查看全文]
|
评论(0) | 阅读(11094)
|
余秋雨首谈易中天 称电视是个好方式
|
2006-8-30
|
成名于1990年代的“学术明星”余秋雨,早已体验过了当下易中天等知识分子走出书斋后大红大紫的滋味。28日,他作客搜狐网文化频道时,就当下“易中天现象”以及知识分子如何促进文化传播等发表看法时表……
|
[点出查看全文]
|
评论(0) | 阅读(7165)
|
为艺术还是为私利 马兰事件能否化干戈为玉帛
|
2006-8-29
|
随着余秋雨在“青歌赛”上淡淡一句:“马兰原来的工作环境有问题”,关于“马兰淡出黄梅戏舞台六年”的口水仗就此拉开序幕。在扑朔迷离的事件中,在黄梅戏艺术家的消失中,却看到了文艺院团管理的诸多问题。……
|
[点出查看全文]
|
评论(0) | 阅读(7462)
|
|
共有175篇文章,当前第2页,
共分 18 页:
[1] [2] [3] [4] [5]... [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