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在中国被称为耄耋之年。所有与“耄”关联的词,差不多都与“昏愦”有关。比如耄乱,年老昏乱;耄朽,就是老朽。然而,85岁高龄的文坛大家米兰·昆德拉却又写出了一本小说。此时距离他的上一部小说《无知》的写成,已有10余年。
在这十多年里,米兰·昆德拉一共写了三部随笔和文论集,却一直没有再写过小说。在米兰·昆德拉生活的国度,法国的rtl电视台评论说:“当所有人都认为他已经结束小说创作的时候,他给了我们最大的惊喜。更惊喜的是:这是一部充满活力和青春气息的小说”。
这个月底,这本小说——《庆祝无意义》将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
玩世不恭的新作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夺奖呼声最高的作家之一,昆德拉在85岁高龄写就的这本新作备受瞩目。这本小说5万多字,篇幅中等,却举重若轻,用微妙轻松的笔法讽刺世相种种。
“六月的一个早晨,主人公阿兰走在巴黎街道上,看到很多穿着低腰裤、露脐装的女人,开始困惑并思索:情色不再以女人的大腿或胸部而是以女人的肚脐作为诱惑的中心,这意味着什么?”小说中,阿兰、拉蒙、夏尔、凯列班四个好朋友轮番登场,顺着他们的生活故事和谈话,引出巴黎街头的少女、市民热捧的画展、尿急的傀儡主席等情节。
但在小说的最后,昆德拉却用“无意义”来结尾。小说的译者、著名文学翻译家、傅雷翻译出版奖得主马振骋认为,它的文字从表面上看诙谐、戏谑,但其实里面态度消沉,“作者用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在自嘲,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是无意义的,所以就来庆祝吧。有着很多作家老年时回顾自己一生时的悲哀感。”
马振骋说,小说里写到了法国人的日常生活,“这些人的生活只是为了生存,没有意义。”
47年不变的思索
1967年,昆德拉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出版并获得巨大成功;次年,《可笑的爱》问世;随后,《生活在别处》、《笑忘录》、《不朽》、《慢》,每一部都引发人们在他的视角里,重新审视生活的意义;1984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并很快被奉为经典,也使得他的名字在中国无人不晓,这本书在中国后来一共出版了200多万册,影响力可见一斑。
生存、意义、玩笑与爱,这些主题以各种样貌,反复地出现在昆德拉的作品中。
在美国著名文学杂志《巴黎评论》的作家访谈中,昆德拉曾说:“我的每部小说都可以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玩笑》或《好笑的爱》来命名,这些标题之间可以互换。它们反映着那些为数不多的主题。它们吸引着我,定义着我,也不幸地限制着我,除了这些主题,我没有什么可说或可写的。”
从1967年昆德拉写出第一部小说,47年过去了,世界每一天都在变化,而他却仍然在他的新作里,不倦地思索着“生存、意义、玩笑与爱”。
|